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
110广州网 时间:2011-12-06 10:30:00
状态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推荐到首页 □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第12期2/4页1234
病位类证候要素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脾”111次(29.21%);“肝”99次(26.05%);“肾”73次(19.21%);“心”60次(15.79%);“胃”16次(4.21%)。其次为“肺”9次(2.37%);“表”和“胆”均3次(0.79%)。其余“阳明经”、“卫分”、“气分”、“经脉”、“奇经八脉”和“清窍”均1次(0.26%)。
病性类证候要素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气虚”108次(22.88%);“气滞”77次(16.31%);“湿”54次(11.44%);“阴虚”53次(11.23%);“血虚”51次(10.81%)。其次为“痰”29次(6.14%);“阳虚”28次(5.93%);“热(火)”22次(4.66%);“血瘀”20次(4.24%)。还有7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下,它们是“阳亢”8次(1.69%);“精亏”6次(1.27%);“气逆”5次(1.06%);“失调”、“虚”和“外风”均3次(0.64%);“寒”2次(0.42%)。 3讨论
中医强调功能失调多根据机体表现出的外在宏观征象判断,很多以主症命名,从西医学角度看就是症状。亚健康是基于西医学健康和疾病的概念而生,其范畴涵盖中医“欲病”和部分“已病”。因此,运用传统中医辨证方法辨识亚健康状态是可行的。按本文要求筛选出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的文献仅53篇,近半数是理论研究,可见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研究报道尚不多,因此有必要加强亚健康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由于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其诊断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目前许多亚健康患者一般不主动去医院就诊,导致现在对亚健康的临床研究多是小样本证候探讨和疗效观察,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临床科研的质量。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类型多以脏腑辨证为主,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较分散,其中40个证候类型的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下。但排在前5位的证候类型分别是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痰湿内生,累计百分比48.77%,反映了这5个证候的常见性。中医对证候的辨识是基于宏观的临床症状表现,虽有“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但具体到不同的疾病,其证候症状表现特点的侧重点有差异,并且一些症状的轻重程度也不同。因此,本研究根据文献分析得到证候类型名称虽然仍属于传统辨证范畴,但由于是亚健康状态下的内容,其具体证候的表现特征及其轻重程度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以分析其与疾病状态下证候特点存在的差异。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主要将其概括为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等,这3种亚健康的表现也常常相兼出现,因此加大了临床辨证的难度,故在发表的文献报道中出现了如心肝失调、卫气失调或奇经八脉失调等表述不清晰的证候名称。
证候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证候分类的最小单元,可分为病位(肝、肾等)和病性(气滞、阳虚、血瘀等)两类。一般来说,临床用于指导治疗的具体证候诊断多由2个以上的证候要素相互组合而成,如“心脾两虚证”由“心”、“脾”、“气虚”、“血虚”4个证候要素组合而成。由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五脏,排在前3位的是脾、肝、肾,病性特征主要涉及气血阴阳。这与《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中的表述一致,即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体衰等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失和。2/4页1234评论(0篇)
病位类证候要素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脾”111次(29.21%);“肝”99次(26.05%);“肾”73次(19.21%);“心”60次(15.79%);“胃”16次(4.21%)。其次为“肺”9次(2.37%);“表”和“胆”均3次(0.79%)。其余“阳明经”、“卫分”、“气分”、“经脉”、“奇经八脉”和“清窍”均1次(0.26%)。
病性类证候要素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气虚”108次(22.88%);“气滞”77次(16.31%);“湿”54次(11.44%);“阴虚”53次(11.23%);“血虚”51次(10.81%)。其次为“痰”29次(6.14%);“阳虚”28次(5.93%);“热(火)”22次(4.66%);“血瘀”20次(4.24%)。还有7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下,它们是“阳亢”8次(1.69%);“精亏”6次(1.27%);“气逆”5次(1.06%);“失调”、“虚”和“外风”均3次(0.64%);“寒”2次(0.42%)。 3讨论
中医强调功能失调多根据机体表现出的外在宏观征象判断,很多以主症命名,从西医学角度看就是症状。亚健康是基于西医学健康和疾病的概念而生,其范畴涵盖中医“欲病”和部分“已病”。因此,运用传统中医辨证方法辨识亚健康状态是可行的。按本文要求筛选出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的文献仅53篇,近半数是理论研究,可见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研究报道尚不多,因此有必要加强亚健康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由于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其诊断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目前许多亚健康患者一般不主动去医院就诊,导致现在对亚健康的临床研究多是小样本证候探讨和疗效观察,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临床科研的质量。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类型多以脏腑辨证为主,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较分散,其中40个证候类型的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下。但排在前5位的证候类型分别是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痰湿内生,累计百分比48.77%,反映了这5个证候的常见性。中医对证候的辨识是基于宏观的临床症状表现,虽有“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但具体到不同的疾病,其证候症状表现特点的侧重点有差异,并且一些症状的轻重程度也不同。因此,本研究根据文献分析得到证候类型名称虽然仍属于传统辨证范畴,但由于是亚健康状态下的内容,其具体证候的表现特征及其轻重程度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以分析其与疾病状态下证候特点存在的差异。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主要将其概括为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等,这3种亚健康的表现也常常相兼出现,因此加大了临床辨证的难度,故在发表的文献报道中出现了如心肝失调、卫气失调或奇经八脉失调等表述不清晰的证候名称。
证候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证候分类的最小单元,可分为病位(肝、肾等)和病性(气滞、阳虚、血瘀等)两类。一般来说,临床用于指导治疗的具体证候诊断多由2个以上的证候要素相互组合而成,如“心脾两虚证”由“心”、“脾”、“气虚”、“血虚”4个证候要素组合而成。由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五脏,排在前3位的是脾、肝、肾,病性特征主要涉及气血阴阳。这与《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中的表述一致,即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体衰等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失和。2/4页1234评论(0篇)
- 上一篇: 如何调理男性亚健康
- 下一篇: 亚健康人群分类及其临床特征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