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广州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广州网 > 广州生活常识 >

中医治疗亚健康

110广州网 时间:2011-12-11 11:40:00
中医治疗亚健康

治疗时间:2007-05-2211:13:45阅读:次 责任编辑:

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之说。但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比现代医学早得多,古代医贤早就认定医学的目的首先是“消患于未兆”、“济嬴劣以获安”,这里所谓的“未兆”,即没有显著征兆之时;所谓“嬴劣”,即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是有病,而这些,正是人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其次才是治病。“上工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贯思想,在亚健康状态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已病”,而经有效治疗后,可达到“阴平阳秘”的良好的生理状态。从中、西医各自对亚健康状态理解的叙述中可看出,两者虽属不同体系的医学哲学思想,但在对待亚健康问题上有极大的相似性。

现代医学对待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基础是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学说,承认心理、社会、环境在造成亚健康中的主导作用;而中医的辨证论治也是建立在对整个机体状态偏离程度判定基础上的整体性治疗体系,用“阴阳五行”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在中医临床上可以概括为: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其中以心神不宁、脾胃虚弱、肾气亏耗为著,故表现为失眠、心悸、腰酸、健忘、纳减、乏力;气血不足表现为眩晕、心悸、疲乏;其次为肝郁气滞,表现为眩晕、胸闷、胁胀易怒;阴虚火旺表现为口干欲饮、烦躁不安。这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物理、化学检查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作出对疾病的诊断。

中医对医学目的的认识、预防为主的思想、健康标准的内容等方面,都涉及亚健康的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亚健康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显示出整体优势。

一、亚健康的形成

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劳倦、、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精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出现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气滞血淤,肝肾阴亏等,如不加以调整将进一步发展,导致气滞、血淤、痰湿,郁久化热而出现热、毒、淤、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1.七情内伤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认为七情过极或持久作用都可以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功能性疾病,包括许多器质性疾病,它们的发病原因均与情志因素有关,《内经》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心神是人体的主宰,强调情志因素可以影响机体的生理。《灵枢-百病始生》日:“喜怒不节则伤脏。”此处的“不节”指的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此种致病原因不同于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的病因,情志刺激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紊乱,气血失调,导致种种疾病发生。例如单调刻板或精神高度集中的作业,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丧偶、车祸、烟、酒、毒品,社会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变迁,无所依靠和悲观,失望的现实均在此列。

七情致病所伤脏腑具体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临床尤以心,肝,脾三脏失调多见,如临近考试、课题专研而思虑劳神过度,常损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亏,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证,与他人斗气而致怒伤肝,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可出现肝郁气滞、气滞血淤等证。

情志活动分属五脏,虽为心神所统摄,但离不开肝气之疏泻功能,因为七情内伤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而气机郁滞的原因多为肝气疏泻不及,肝失条达所致,所以情志活动与肝气的关系非常密切,肝气性喜条达而主疏泻。何梦瑶《医碥》言:“诸郁源于肝”。说明肝气易于郁结的病理特点。情志内伤所致肝脏病症称为肝气证,或为肝气疏泻太过,或为肝气疏泻不及。临床表现为抑郁、烦躁等情绪改变。有肝经所过之处的不适症状,如胁肋胀满或疼痛,少腹胀痛,乳胀不适,善太息等。

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2.饮食不节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提供给人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维持并促进胎儿、婴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维持人体新陈代谢,所以,正常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合理地运用饮食治疗、饮食调节可以影响病理变化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具有防病的作用。但是,饮食失宜,如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又是导致某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1)饮食失宜:饮食应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常均可以发生疾病。首先是直接损伤脾胃,继而可以累及其他脏腑组织发生病变。《金匾要略》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体现了中医学关于饮食和人体关系的宜与忌、害与利的辩证观。饮食靠脾胃的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并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化生它病。出现亚健康中常见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脘腹不舒等。

①过饥:指摄食不足而言,如饥而不得食,渴而不得饮,这种现象常多发生在的人身上。也有因脾胃功能虚弱,食欲不佳而纳少,因而水谷精微缺乏,气血生化乏源,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气血不足则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脏腑组织失其滋养则生理功能衰减,也易继发其他病证。故《灵枢-五味篇》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②过饱:过饱指饮食过量而言,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中气虚弱、脾胃腐化功能减退而强食,虽摄食不多,但超过脾胃消化、吸收、运化能力,导致消化不良而致病。饮食过量,往往会损伤脾、胃、肠的功能,并形成饮食停滞(又名“伤食”、“食积”、“食滞”等)的病理变化,出现脘腹胀满或疼痛、暧腐泛酸、厌食、吐泻等症状,而且还可以影响气血流通,筋脉郁滞。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乃伤。”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伤于生冷寒凉,又可聚湿生痰。经常饮食过量,将导致消化不良。

(2)饮食偏嗜:饮食要适当调节,不应有所偏嗜才能使人获得各种营养需要,若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可导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发生疾病。

①饮食偏寒偏热:如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阳气虚弱而阴气盛,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调,致寒湿内生,发生泄泻等症;若饮食辛温燥热,则可使肠胃积热,出现口渴,便秘症。

②饮食五味偏嗜: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中医认为人体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所化生,五味与五脏各有亲和性,《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功能偏盛,久之可损伤内脏,发生多种病变。《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多食酸味的食物,会使咸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咸味的食物,会使血脉凝滞,面色失去光泽;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多食苦味的食物,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的食物,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桔槁。此外,嗜好太过,可能导致营养不全,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外的其他脏腑。所以,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病时应注意饮食宜忌。饮食与病变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疾病就会加重。

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

3.劳逸损伤躯体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疲劳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它虽然不像、那样直接而迅速地造成死亡,但它作为一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在我国也已开始面临这一问题。近些年来,中年知识分子体质普遍下降,慢多发,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不能及时,致使积劳成疾或导致死亡。正常的劳动和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适当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使人致病。只有比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的过度或过度安逸,完全不劳动或不运动,劳逸才能够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1][2][下一页]来源:福乐维健康网

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评论条】【推荐】【加入百宝箱】【打印】【关闭】查找站内有关中医中医治疗治疗亚健康亚健康的知识信息订阅有关中医治疗亚健康的最新知识TECH1相关文章・慢性病成致死主因 预防须从亚健康状态开始2007-05-2212:38:49
・我国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被看好2007-05-2212:38:49
・亚健康并不是不健康2007-05-2212:38:49
・什么是“超亚健康”状态?2007-05-2212:38:49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2007-05-2212:38:49

最新热门评论

・商业外资加速“觅食”・医疗保险解开医疗费用上涨死结・博睿点评:商企相争,百姓能得利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5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