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割机为何难进川南富农网
川南泸州、宜宾等5市是全省水稻主产区之一,其面积约为85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近30%,但水稻机收面积仅为13万亩,机收率为1.5%,远远低于全省26%的水平。
近10年来,水稻跨区机收在成都平原、川中、川东等丘陵地区蓬勃发展,但为何难以开进川南?
成本相差两倍
泸县云龙镇是当地每年最早收割水稻的地方。8月12日,云龙镇阳高村热闹得像赶集一样,附近村子的农民都赶了过来,他们要来看看省农机局调集来的10多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里到底会有怎样的表现?
不到1小时,1亩地就收完了,而且干干净净。村民们都很兴奋,机械收割节本增效的好处,其实大家都清楚。村民陈功良给记者算账,他家的3亩水稻全靠请人收,不仅要给工钱,还要安排几顿生活,算下来每亩要花300多元。
省农机局副局长刁学锋告诉记者,阳高村这样的情况在川南很普遍,当地大部分劳动力都转移了,季节性劳动力非常缺乏,劳动力成本因此大幅提高,300多元一亩很正常,有的甚至更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械收割每亩只需花150元,而且不用招待机手吃饭。
面对看得见的效益,农民为什么不心动?
种植习惯限制
川南多为丘陵,田块小且分散,客观上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收作业,这是客观事实。
但为何川东等丘陵地区的机收率却能迅速提高?从2005年开始,广安、南充、达州、巴中4市水稻机收迅速发展,到2008年已经达到181.25万亩,比2005年增长了6倍,机收率更是达到23%。
事实上,生产适合丘陵甚至山地使用的水稻收割机早已不是技术上的难题。
此次带来示范收割机的羊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销售部大区经理周杰栋告诉记者,之前,他们的收割机主要针对重庆市场,“在重庆的山地上都能表现良好,在川南也应该没有问题”。
但村民却有另外的顾虑。云丰村村民夏文友说,机械收割好是好,就是必须把水田里的水放干了才能开机器进去,但水放干了,明年要是雨水不好,栽秧又咋办呢?
屯冬水田,只种一季水稻,是川南不少农民根深蒂固的种植习惯,这样带来的后果是,田里的泥脚太深,收割机一进去就会陷在泥里,没法工作了。
跳出农机找答案
羊马农机并非没有意识到泥脚太深的问题。今年他们带来的几款35马力甚至更小马力的小型收割机已经在应对泥脚太深的问题上有了不少突破,30厘米左右的泥脚已不是障碍。
但这远远不够,当地农技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常年屯水,川南地区的冬水田泥脚普遍很厚,六七十厘米都很普遍。能不能继续研发能适应六七十厘米泥脚的收割机?周杰栋坦言,不但技术难度很大,且不划算,“近期没有这样的计划”。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觉得非屯水不可。陈功良就认为,放水也没关系,因为附近不远的珠梅滩水库能够保证下一季的水稻栽插。种植大户雷宇刚更有办法,他在田边建了几个鱼塘,平时养鱼,栽插水稻时,直接从里面放水。
“如果水源有了保证,哪个想屯水嘛,水放了还可以多种一季作物。”龙滩子村村民刘成焱说出了心里话。
看来求解水稻收割机开不进川南的难题还得跳出农机找答案。刁学锋说,从长远来看,还必须通过提灌、修建堰塘等措施储备水源,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进而改田改土,到时,问题可望迎刃而解。
- 上一篇: 常州力争全市水稻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 下一篇: 广东湛江建立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促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