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难衍生招生难 广州一民校"痛失"两百学生
民办学校 学生“爽约”严重,老师呼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 新快报 记者 王飞/摄
“用工难”衍生出民办学校“招生难”,一校长称已有学校关闭
■新快报记者 阮剑华
新学期开学,海珠区 一民办小学的学生们欢欢喜喜地背着新书包入学时,细心的小朋友发现,好多同学都不见了。眼看着开学一周了,这些昔日的同学依然没有出现,该校校长程何伟 却急在心里。新学期,该校有约200个学生未能返校,其中150多个是订了学位的,这意味着学校要重新对教学进行调整,校长怎能不急。
新快报记者昨日走访广州海珠、天河等区的民办学校发现,“招生难”现象普遍存在,校长甚至表示,此问题可能会日益突出。据悉,已出现民办学校关闭的情况,但与此同时,集团化办学则异军突起,被称为民办学校的“救命稻草”。
200学生开学“爽约”
位于海珠区江海大道的某民办小学,是一所办校多年的学校,规模有1700多名师生,在民办学校中实力相对雄厚。
可是今年开学后,该校学生的返校率却下降了一成多。校长程何伟告诉新快报记者,截至目前,约有200名学生没有返校,包括其中150多名已经订了学位,且已缴纳了部分课本费的学生。订了学位,“铁定”要回来的学生竟然没来,这让校长程何伟感到奇怪。“民办学校有其特殊性,学生流动不足为奇,但是这几年的情况比较严重。”程何伟说,据他了解,今年海珠区民办学校学生返校率已下降到83%至84%。
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
学生“爽约”给学校的办学带来的影响不小。“首先校车的行程就要重新安排。”程何伟说,民办学校不像其他学校,由于自负盈亏,开学前师资力量都要经过仔细核算,这也就有了订学位的做法。学生不返校上课,意味着这些工作要重新做。开学后,学校的老师忙成一团,他们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更要想方设法再招200名学生。但一旦有大量插班生,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不仅插班生不适应新环境,而且老师也不适应学生,因为相互了解要‘从零开始’,双方都需要时间磨合。”程何伟说。
与程何伟所在的学校类似,记者昨日采访了海珠区的五所民办学校,获悉他们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招生难的情况。对此,受访的校长均大吐苦水。
海珠区 一民办学校 门口挂着招生广告。新快报记者 王飞 /摄
有民办学校无奈关闭
“在白云、天河等区,已出现个别民办学校关闭的现象。”海珠 区龙潭村一民办学校校长黎春生 ,在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近几年“用工难”的情况出现,衍生而来的是民办学校的“招生难”,这也让他们的办学举步维艰,“现在各地工资差不多,不出来打工孩子还可以读公办学校,(留在当地)一举两得谁不想?”黎春生说。
黎春生的学校规模不算大,招满约有600名学生。在该校的大门口,常年悬挂着招生广告,写着“免收赞助费”、“不限户口”以及提供转校优惠等条款。问及今年的招生情况,黎春生只是表示与往年差不多。不过,在与几位学生的交流中,记者获悉他们班里有许多同学都回老家了。“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四年级学生小芳说。
谈到民办学校办学情况时,黎春生接连说“难”!他说,民办学校自负盈亏,老师的工资水涨船高,收费却难增加,“十年前民办学校的老师工资在1200元左右,现在工资还不到2000元,跟公办学校的老师差距越来越大。”黎春生表示,“一些学校关闭的原因,除了管理有问题,也和学生流失有关。”
对策
集团化或成“救命稻草”
民办学校校长程何伟 介绍,尽管目前民办学校的招生难度加大,但是由于学生流动性强,民办学校尚有出路。他表示,目前民办学校中,低年级的学生多,高年级的学生少,呈金字塔形状,这与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迷茫”有关。“到了高年级,如果学校教育能进行‘一条龙’服务,家长自然会放心很多。”程何伟说。目前广州民办学校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学校间优胜劣汰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化的民办学校异军突起。记者采访获悉,海珠区一家民办学校,近年来接连吞并了约20所同类学校。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 对此则表示,早在产业转型开始时,他们就改变了策略,面对的人群从普通外来工 转变为白领以及商贩。“能否招到学生首先在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提升自己的师资实力。”信力建说。
原因
经济发展异地就读生在减少
说到“招生难”的原因,程何伟表示原因有多方面。一反面,外来工对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过去,由于担心在老家没人监管,有些父母宁愿花钱也要将孩子带出来。就读民办学校虽然能解决一时之急,但决不是长远之计。“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些劳务输出城市的工资水平在提高,很多孩子家长都留在当地打工了。”程何伟说,他预测外来工的孩子在异地就读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民办学校的招生也会越来越难。
就“招生难”的现象,新快报记者采访了著名民营教育企业信孚教育集团,该集团拥有广州多家民办学校,上万名学生。其董事长信力建介绍,广州外来人口子女约有50万,其中有五分之三选择在民办学校读书。他表示,民办学校的“招生难”现象是经济发展后的必然趋势。
信力建表示,随着中西部城市吸引力的增强,一些像服装、制造业等,都会向这些原本是劳务输出的城市转移,外来工选择到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人数会越来越少了。
老师
教育环境不稳会拖累孩子
面对“招生难”,民办学校老师的生存问题也成为焦点。正如民办学校校长黎春生所说,“他们都很敬业。”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民办学校的老师们更多谈论的还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学生转来转去,对老师都没有什么印象了。”在海珠区任民办老师多年的陈老师感慨道。她介绍,每年学校招来的一年级学生都会让老师很头痛,因为很多学生连幼儿园、学前班都没上过,对他们的教育需要从学前开始。
更令她经常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一些转来的新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很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往往又无所适从,一些学生甚至为此产生了极端的想法。”陈老师说,外来工子弟的早恋、网游、打架等问题经常困扰着民办老师。而等到老师对学生有所了解,“刚摸透他的脾气,想‘对症下药’时,该学生可能就转学走了。”
“父母要给孩子找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不然会拖累了孩子!”陈老师呼吁。
- 上一篇: 港版奶粉遭粤人疯抢 超市货架上摆空奶粉罐
- 下一篇: 万庆良:广州房价没大波动 相信大家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