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墙上“长”,整改要拆除
深圳新闻网讯 “中国油画第一村”、“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大芬油画村有诸多为人所熟知的金字招牌。据2009年的数字,在这个方圆0.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80多家油画公司,800多间画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多名画工。去年年底举办的首届大芬画博会吸金6.55亿元。
在惊叹其浓郁艺术氛围,感慨其产业发展的速度的同时,也许人们还不知道,这个名声在外的油画艺术村落的空间已经窘迫到如此程度——一栋栋农民房的巷道的墙壁两边,都变成了画廊!2月27日,近200家“墙壁画廊”经营者因为面临被拆掉的命运而集体投诉。大芬油画村土地狭窄、空间拥挤的瓶颈问题该如何解决?本报记者采访了众多画工、画师和画商及主管部门,试图“描绘”出未来大芬的模样。
大芬油画村的“墙壁画廊”。
A窘迫现状:
近200墙壁画廊“长”在商铺画廊边
昨日下午,上百人聚集在大芬美术馆广场上,神情激动,他们都是大芬油画村“墙壁画廊”的经营者。“墙壁画廊”是何等模样?
经营者贺德鸿带记者穿过一排排屋内的画廊,就在两楼房之间宽约两到三米的巷子里,两边的墙壁被木架子占据,上面挂满了各式画作,一个宽半米的雨棚负责为画作遮阳遮雨,有的雨棚下还安装了日光灯。打烊后,这些画作被改装过的40厘米宽的卷闸门“保护”起来。
从巷子里望过去,视野里都是风格各异的画作,布置得疏密有致,画作水平丝毫不亚于众多装修精美的画廊画作。当然,也不乏布置潦草、美感欠缺的“墙壁画廊”。
“我们这些巷子经常有人用来做背景摄影、摄像,拍电视,为什么一定要拆呢?墙面被我们美化了啊。”贺德鸿说。与贺德鸿一样面临被拆困境的经营者,将近200户。
经营者们24日都收到了一纸通知,“为深入做好大运会迎办和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全面提升深惠路沿线的市容市貌,按照区政府及街道的工作部署,将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乱搭建、雨篷、乱张贴的招牌和广告牌等依法拆除。”
据贺德鸿计算,近200家画廊,每家为装修墙面投资5000到8000元不等,对这些经营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同时他们面临失业危险。
对拆除事宜,大芬管理办一工作人员回应,“墙壁画廊”是这两年才“长”起来的,有碍消防通道畅通和交通顺畅,必须拆除。布吉街道执法队副队长孔鹏辉回应,大芬油画村正在进行迎大运的立面刷新工程,“墙壁画廊”不利于搭建脚手架进行施工。
当初近200“墙壁画廊”是如何长出来的?经营者们称,墙壁画廊最早5年前就有,近两年较多,装修墙面悬挂画作都是经过房东(大芬村原村民)同意,每月收取500到1500元不等的租金。而大芬管理办、布吉街道执法队则表示,这种画廊无法办理经营证件,本身是非法行为,“因为管不过来”,所以形成了今天的近200家的规模。
B
画商心声:
“墙壁画廊是展示平台,离开大芬村活不了。”
临摹油画批发商曾日辉的店很难找,藏在临街画廊背后一个狭窄的巷子里。只能他亲自带路,才能顺利抵达这个只有20平方米堆满油画的“店”。
“这个海沙建的质量并不好的店面我从房东手里租了5年了,但很多人都羡慕我啊,有个店在大芬油画村才好生存。”曾日辉说。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各种尺寸的未装裱油画成堆,有的高达1米多。曾日辉并不做零售生意,他靠的是“走量”,大量收购临摹作品,然后大批量批发给大芬村内临街的画廊,外地以及国外的画廊。
他告诉记者,大芬油画村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布沙路北,人多车拥挤,布沙路南,再好的地段也人气不足。“离开大芬村这边就活不了,很多人都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
从临摹画工做起的曾日辉,很理解“墙壁画廊”的生存模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临街商铺画廊,转让费从5万到10万元不等,租金从200到500元/平方米不等。而一个“墙壁画廊”,大部分是初次经营,只要房东允许,自己投资三五千元就可成型,月租不过500到1000元。“在大芬村现在画廊都很紧俏的情况下,转让一次转让费就上涨,租金也上涨,你说哪个生意好做?”“我认为对那些最近几年才来的绘画者来说,墙壁画廊、楼梯间画廊都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他们以较低的成本,壮大自己的实力的一个良好空间。这里的艺术氛围浓,但没有空间,只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创造再利用了。”
“墙壁画廊”经营者贺德鸿也直言,他本身就是绘画者,售卖的就是自己的作品,他做诗道,“吾辈不作富贵计,挥毫泼墨慰此生!惟有书画寄豪情,但求一隅了夙愿。”
贺德鸿认为,“墙壁画廊”的艺术水准不比那些正规画廊差,“我们只是晚来大芬村,已经没有其他空间容纳我们,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展示自己,获得认可。没有这个空间了,我们这些人必走无疑。”
C业内反响:
“外面的企业进不来,里面的长不大”
“这些(墙壁)画廊,不是拆就能解决问题的。背后的大问题是,大芬村亟须解决的发展空间问题。”大芬产业协会会长吴瑞球对近200“墙壁画廊”面临被拆命运看得很清楚,“为什么这些人守一面墙壁、守一个楼梯间,那么艰苦,也要坚守在大芬村?这就是大芬村的魅力,就是说只有大芬村才有这个市场。有这样的市场,为什么不扩大发展空间呢?”
对大芬村几年来都在说的土地紧张,先天规划不足,后续发展后劲缺乏,大的企业想在本地扩大生产规模遭遇困难的问题,吴瑞球很是着急。在着急的同时,他和同行们一直在自己寻求发展之道。去年6月,他就成为江苏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主要策划者之一,力争在异地“克隆”大芬的模式。据悉,当时吸引了大芬油画村上百画商画家前往考察。
吴瑞球表示,他经营的集艺源公司的总部依然在大芬村。海安之旅,只是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的举措之一。
“搞艺术的都喜欢扎堆,太分散了就没有魅力了,大芬现在是和尚越来越多,庙越来越小,我们在大芬长不大,只能向外部寻求发展空间。”而与此同时,吴瑞球也透露,他知道的有二十多家国内知名的油画企业想开进大芬。
“华鸿油画,10亿元产值的企业,我刚陪他们去谈铺面,人家需要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可是在大芬只找到一个小画廊,拳脚根本施展不开。还有王斌画框,莆田的,厦门的公司,他们都没法进来,因为没法提供大场地,小场地根本无法上档次。”
对于大芬村的改造,吴瑞球的想法是,不能“以旧修旧”,靠一次两次的绿化、拆广告牌、刷新来提升,而是应该给出一个整体的、长远的规划,“为什么不可能一直扩展到沙湾呢?十年之后完全有可能啊。”
- 上一篇: 50万元奖金每人到手8000
- 下一篇: “空巢”老人安全谁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