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号猛增医生少 一天看150个小病号(图)
市儿童医院内两位儿科急诊专家忙着为孩子看病
不管什么时候,儿科一直是综合大医院最忙最紧张的一个科室之一,几十个家长围住儿科专家,耳边全是孩子们的哭闹声 。近日,有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儿科医生缺口20万 ,患儿越来越多、医生却越来越少。
2月 28日,记者了解到岛城儿科医生也有缺口,全市唯一一家儿童专科医院青岛市儿童医院,门诊量7年内翻了三倍 ,医生却还是那些医生。其他科室供需矛盾不突出,儿科医生为什么会缺?看似医护人员紧缺的背后,儿科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工作量大、疾病难控制、经济效益较差。
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妇儿中心院长陈文一坦言:“现在引进人才程序太复杂,希望政府能给医院下放一定权利。”
◎状态
工作强度大,最多一天看150个病号
一听是儿科医生,很多人都会羡慕,那么多病号,这个职业应该很好吧。但在采访之后记者才了解,儿科医生这活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能坚持住的,他们一天甚至能看150个病号。
终于有时间吃午饭了
每次去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徐静都被病号及家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段时间,孩子感冒发烧的明显少了很多,所以2月28日上午,记者难得能清楚地看到徐静的身影。
“病号比之前少了一半多,要是前段时间可不是这种情况。”虽然没有被病号围着,但也是络绎不绝,这个刚看完,下一个又跟上来了,大事小事全得过来问。
“徐主任,孩子烧还是没退,是吃退烧药好还是打退烧针好?”
“徐主任,孩子总是咳,这气管没啥事吧。”
“徐主任,你看俺这孩子头发怎么这么黄,是不是有什么病?”
……
早就习惯了这种场景,徐静都乐呵呵地有问必答。待这批病号过去,她才喝口水,这个已经让她很开心了 。“之前病号全都挤在这,一天一口水都喝不上。”
曾经,记者两次去采访徐静都在下午1点钟,她拿着饭盒到休息室赶紧扒两口,这期间还得接待来敲门的病号。这次 ,11点20分,记者临走前又来了三个病号,即使这样,28日中午徐静也有时间吃顿安稳饭了。
最多一天看了150个病号
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海慈医院中医儿科主任葛湄菲也深有感触:“我最多的一天看了150个病号,那次从早上7点45分到下午5点半,没上厕所没吃饭,病号实在太多了。”
葛湄菲从1983年从事中医儿科,这种超负荷工作的场景经常出现。“儿科的季节性很强,比如腹泻、感冒多发的季节,病号就尤其多。本来孩子就生病,父母带着孩子大老远地过来了,所以一般我都得把上午的病号看完了再吃中饭。如果遇上这种疾病高发季节,吃饭就没个点了。”
干儿科这么多年,儿科医生加班是常事。
◎幕后
这是医院经济效益较低的科室
一边儿科人满为患,而另一边儿科医生却在等病号。一位儿科的业内人士这样总结:“现在儿科发展越来越尴尬,有的综合医院中的儿科效益不好还得留着,因为这是医院的要求。”市中心医院院长兰克涛说:“儿科从经济效益上讲,是个赔钱的科室。”
这边挤得慌,那边冷冷清清
作为全市惟一一家专科医院,市儿童医院吸引了众多病号,在感冒高发的季节,二楼内科7个医生都忙得团团转。因为孩子有点轻微咳嗽 ,28日,市民宋女士带着孩子从李沧奔到儿童医院,挂号、排队,虽然遇上人多时也会特别烦躁,但她说:“儿童医院的技术好,医生都专业,孩子得病马虎不得,所以折腾也得来。”
但有的医院,儿科患者却寥寥无几,还有的医院取消了儿科病房。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为达说:“起初儿科病房住不满,后来跟神经内科病房合在了一起。慢慢的,儿科病房就没有了。”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告知:“其实有了儿童医院后,这边就受影响了,再加上24路公交车直通儿童医院,病号很多都直接去了那边。”
业内称“哑科”医患风险高
在业内,对儿科还有个称号叫“哑科”。因为很多患儿还无法准确说自己的病情,很多都得靠医生的经验以及共同症状判断。这种情况也给儿科增添了潜在医患矛盾因素,让它变得风险特别高。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为达说:“我们工作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因为现在孩子太金贵,来看病时全家人跟着,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家长态度肯定大变。如果一个病号治疗后迟迟不退烧,医生会四五遍跑。我们这些干儿科医生的,都不让自己的子女再选择这个科室。”
儿科是医院中的“赔钱”科室
拿钱最少,儿科在综合医院中占的地位并不高,市中心医院院长兰克涛坦言:“我们医院的儿科主要以普通病治疗为主,孩子用药剂量又少,所以从经济效益来讲,儿科是个赔钱的科室。”
这位从事儿科的业内人士说:“病号越来越少、又没有经济效益,医院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才导致现在有些综合医院的儿科状况比较尴尬。”
◎调查
岛城儿科医生也有缺口
15年仅增加了 5000人 ,中国儿科医生缺口20万。近日,这样一组数据出现在不少媒体的版面上: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 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1000儿童。青岛市也缺乏儿科医生吗?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记者调查的几家医院在疾病高发时尤其显得不够用。
门诊量暴增,医生数量没变
市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市妇儿中心院长陈文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从我们医院情况看,儿科医生护士都不够用。2003年医院门诊量23万人次 ,2010年增长到68万人次,7年就翻了三倍。目前医院床位使用率已经高达137% ,也就是说,这100个患儿中就有37个人得住在走廊里。”
门诊量突飞猛进,医生总量却变化不大,与此同时医院承担的其他任务也在增加。陈文一说:“除了正常看诊外,医生得参与下乡、对口支援等工作,前不久又刚跟菏泽的三家医院进行了对点支援。”这些都让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和压力越来越大。
海慈医院中医儿科主任葛湄菲说:“我们没有儿科病房 ,目前中医儿科总共有8个医生,平时应该还算够用。”
同时,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为达介绍:“2010年儿科门诊量2万6千人次 ,还算不错。其实我们已经13年没有引进一名儿科医生了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病房,现有人员能应付,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经济问题。”不过,在三医迁址后 ,儿科规模也将扩大,不仅增设30到40张病床,门诊量自然也会加大。所以王为达早就上报了找人计划:“肯定得扩招。”
市中心医院院长兰克涛说:“目前医院儿科共有10名医生,完全能满足看诊需要,另外在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我们还专门派医生来负责手足口病患儿。”
希望给医院下放点权利
虽然从1998年开始,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但儿科人才并不是特别难找。海慈医院中医儿科主任葛湄菲说:“我们每年都会招两名中医医生,今年的计划也报上去了。”
同样,陈文一也说:“一方面是专科医院儿科医生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多留下的却不多。这其中还是因为给医院的编制太少了。”
据了解 ,目前医院要招人,必须向人事局报计划,至于能批多少得人事局说了算,而且招人也得由人事局来招。整个过程中,医院被隔离了,这样的状况也造成医院的话语权太弱。陈文一说:“比如人事局给批了2个名额,可在招人过程中还有一个也不错,那我们就得从中舍弃一个。如果再遇上招入的这两个人中其中一个忽然不来了 ,也没办法。另外,儿科医生的待遇太低了,这也不利于人才引进。所以现在人才引进方面程序太复杂,希望在增加医院编制的同时,也能放些权利。”(记者 宫岩)
- 上一篇: 武汉乡村游春季旅游活动正式启动
- 下一篇: 工地爆破震伤邻居楼 墙体裂缝石灰条脱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