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老汉成岛城明星 为当演员分居打老婆(图)
【青岛新闻网.独家】
你的叛逆期在几岁?十二三岁,还是十七八岁?即墨一位农民老汉年近60岁了,才开始“叛逆”——为了能当一名演员,一生老实巴交的他竟然动手打了自己老婆,和老婆分居100多天。一个老农民还想当演员?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在老婆眼里,他就是“神经病”,不务正业。在村里人眼里,他也有些“另类”。
他就是56岁的张部先,一位再平凡朴实不过的即墨老农民。一年前,他走在路上还没人多瞧他一眼;一年后,在超市、在公车、在很多公共场所,他经常被“粉丝”叫住一起合影,大家亲切地叫他“大胡子村长”。
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理想,只不过随着生活的变迁,有些人的理想被时间掩埋了。张部先从小就有个当演员的理想,只是,这个理想曾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今,56岁的他突然决定,让内心深处积压了几十年的“理想小火苗”熊熊燃烧起来吧。
从小就爱好文艺 爱做“白日梦”
张部先从小就爱好文艺,在学校时经常参加文艺宣传队演出,什么小品相声,有什么节目他都上。没读几年书,毕业后,张部先就留在农村,后来到亨达皮鞋厂当司机,拉货。厂里每年举行一次文艺汇演,他都主动报名,根据厂里的好人好事编排些小品。
没事看电视的时候,他看着电视里演员的种种表演,觉得自己也行。要是自己能上去演,也肯定能演得好。但这些也都仅限于想想而已。毕竟离自己太遥远。
张部先的老婆对他这个“爱好”非常反感,觉得他是做“白日梦”,那都不是正儿八经过日子需要的东西。慢慢的,生活的压力也大了,张部先就慢慢把自己这个理想藏了起来。
下一页:《上蛤蜊》让他“老毛病”又犯了
《上蛤蜊》让他“老毛病”又犯了
张部先的剧照
张部先的剧照
转眼,张部先已经年过半百。儿子和女儿都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闲下来的时候,他总觉得生活缺了些什么。
去年3月份,他从电视上看到青岛电视台的《上蛤蜊》栏目要在即墨招群众演员。这档栏目里的演员都是从老百姓中来。张部先顿时心里一震,机会来了!
当老伴儿得知张部先“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做“演员梦”了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即使这样,张部先还是偷偷去把名报上了。第一个要演的角色是个老人。用他的话说,他当时一演,就跟真的老人似的,演得很像。老张突然觉得如鱼得水,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啊。
所以,只要有适合他的角色,他都积极参演。对于这些,张部先的老伴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老伴儿总觉得不能这样听之任之,让他不务正业,一定要制止住。
为了演戏打了老婆 分居100多天
有一天,《上蛤蜊》剧组召集演员们7点半开会。张部先正在家里找演出服装,他的老伴儿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生气,拿了个马扎子堵在门口,坚决不让张部先走。老张好说歹说就是不行,老伴儿的话也越说越难听,说他是“神经病”,“到处丢人”。老张几乎用哀求的口气说,“你看,我一辈子既不吸烟也不喝酒,就爱好演戏。这么大岁数了,你再管,我这辈子就完啦!”即使这样,老伴儿还是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眼看着开会的时间快过了,心急如焚的老张一手把住马扎,一手把老伴儿一下推倒在地上,一溜烟跑出去了。
10点多钟,还在片场的的老张突然接到远在上海的儿子的质问电话:“你怎么能打我妈呢?!”。
原来,老伴儿找儿子告状了。老张和老伴儿的关系彻底降到冰点。
回家后,两人开始了100多天的分居。各吃各的,各过各的,虽同在一个屋檐下,但硬是一句话也不说。
“大胡子村长”还有更高的目标去追寻
张部先的剧照
张部先
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老张的戏是演得越来越投入。他说,自己演的最多的是“哭戏”,有时为了演好一场哭戏,自己要酝酿很多次感情哭很多次,到最后都哭得没劲儿了,但还是觉得过瘾。因为《上蛤蜊》是日播剧,所以有时为了赶进度,演员们要连轴转,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老张也觉得没什么。与辛苦比起来,还是乐趣多。
老张演的《上蛤蜊》播出五六集后,有一次逛超市,有个大妈来回看了他很多次,最后小心翼翼地问,“你是电视里头那个‘大胡子村长’吧?”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认识老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走在路上,经常有人喊他一起合照,要签名。对于这些,老张显得还不是很习惯。但自从出了名后,老张对自己的要求倒是越来越高了。比如吃完的雪糕纸不好意思乱扔了,每次都扔进垃圾桶;平时说话也要讲究些,不敢说脏话了;不敢随地吐痰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嘛!”老张憨厚地笑笑。
如今,老张和老伴儿已经和好如初了。有一次,老伴儿还亲自去片场探班,她想去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结果没想到,到了现场竟然看到她的妹妹也在剧组里呢。她一时兴起,“要不我也客串一个?”老伴儿也跟着过了过戏瘾。
老张告诉记者,他要继续演下去,而且要演得更好,在他心里,还有更高更远的目标等着他去实现呢。
每个人都有拥有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权利,哪怕这个理想在外人看来很不可理喻,哪怕你已年过花甲早已过了激情年代。(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
- 上一篇: 电动车烧成了空架子
- 下一篇: 基金经理年终奖最高上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