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莫要"想当然" 一定要研究透彻再选
潍坊新闻网6月28日讯 有的专业单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究竟是“学什么”、“做什么”的,在历年的高考填报志愿中,不少考生和家长往往望“名”生义,想当然地认为是什么,结果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6月27日,记者采访了全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潍坊四中副校长焦宗芳,就选择专业时应注意什么及如何填报新专业对考生们进行了指导。
专业名称相近
研究方向不同
“28日就要高考填报志愿了,对于一些专业考生一定要研究透彻了再选择。”焦宗芳介绍,有一名叫翼勇的大二男生怎么也没想过,自己将来会在钢铁行业里工作,就是因为在填报武汉一所大学的志愿时,没有细查专业有关情况,只是从专业名称来看,感觉不错,听说就业率也高,便毫不犹豫地报了。没想到到校后才知所谓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是以前的“压力加工”和“轧钢”专业的重组。
“同学们应该注意,不要以专业名称来主观判断专业的内涵。高校的每个专业,都有确定的科学内涵以及确定的应用领域。”焦宗芳说,想要了解专业的内涵和应用领域,考生及家长需要借助有关专业资料详细了解。
另外,一些专业名称相近也会令考生有所混淆,“比如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相差很大。”焦宗芳介绍,生物技术主要是研究理论、理学学位,从事教学研究;生物工程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中去。前者强调动脑,后者更强调动手,前者获得理学学位,后者获得工学学位,要想成为工程师的考生就不该报考生物技术专业了。
相同名称专业
各校内涵不同
另外,同名的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内涵也许是有差异的,焦宗芳列举了几个例子:同样叫材料工程,在浙江大学研究的重点是硅酸盐材料,在苏州大学研究的是丝绸材料,在哈工大研究的是航空航天器的材料,在沈阳理工研究的是兵器材料,是完全不同的职业方向,考生填报时应该注意。
再比如同样都是生态学,云南大学的生态学是研究亚热带的生态,内蒙古大学研究的是北方温带草原的生态;制药工程专业,华东理工、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的主要是化学制剂、生物制药,西北农业科大等农业院校研究的主要是农药制药,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研究的主要是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
“考生不能仅仅凭着名字报考,尤其不能望文生义选择专业。”焦宗芳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时,一定要注意该专业的学科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即内涵是什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报考。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本科虽然大体相同,但将来考研方向各有侧重,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山东大学侧重晶体材料,北京科技大学侧重金属材料,吉林大学侧重汽车材料,浙江大学侧重硅酸盐材料,同济大学侧重建筑材料。
填报时髦专业
需要慎重权衡
近几年一些高校频推出“时髦”专业,由于没有“学科实力”与“学生就业”的历史资料参考,很多考生在面对新专业时,一方面被新专业的“时髦”名称所吸引,另一方面又担心新专业的未来前景。
焦宗芳提醒,考生在选择新专业时不要贪“时髦”,很多新专业名称非常新颖,比如“物联网”与“资源循环”等。很多考生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这是不可取的,考生和家长应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兴趣和爱好。另外,考生要考察新专业的师资力量,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察一下院校师资力量或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考生还要分析新专业的就业趋势,有些新专业看上去很符合目前的市场潮流,但是新专业的热门不一定代表未来职业的热门,最热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专业。对于新专业,考生应该有一个对其“生命力”的基本判断。
当然,考生还要慎重权衡新专业与院校的关系。有个别院校开设新专业,与学校的传统专业优势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工科类院校开办影视专业、农林院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等,对这些所谓的新专业,考生需谨慎对待。(张蓓)
- 上一篇: 兵役修正案草案对退役军人安置制度进行完善
- 下一篇: 考生29种情形高校可退档 报志愿前看清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