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 资助近200学生完成高中学业
马婷艳。
深圳新闻网讯 “高三上学期,我做了一个胃溃疡手术,身体不好还缺了很多课,差点就放弃”,康县一中高三应届毕业生马婷艳对晶报记者说。不过,在老师的鼓励下,这名“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的受助学生终于在困境中挺了过来,在高考中达到了二本分数线。
三年来,晶报读者在陇南资助的学生,类似马婷艳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贫困,还有不少意外情况,随时都可能让他们的学业功亏一篑。幸运的是,在晶报读者爱心助学的鼓励下以及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克服重重困难,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1
病痛,让贫困学生打退堂鼓
马婷艳的家在陇南市康县碾坝乡马家沟村。父亲在山西做建筑工人,母亲在家务农。因为爷爷奶奶瘫痪在床,姐姐又在外地读大学,家里入不敷出,负债累累。2008年,马婷艳通过中考升上了康县一中的高一。“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启动之后,马婷艳被列为受助学生,每年2000元的助学款,大大缓解了她的经济窘境。这个淳朴的女孩学习刻苦,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到了去年暑假的时候,一场意外的疾病几乎让马婷艳的学习难以为继。“时常感到胃疼得难受,浑身直冒冷汗”,马婷艳说,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倒抽一口凉气:胃溃疡。这种通常发生在中年人身上的疾病,怎么发生在一个17岁女孩身上?
“我当时就知道了,我的病是吃出来的”,马婷艳说。原来,在陇南,像马婷艳这样的农村学生,在城里读书本来是需要住校的,但是陇南大部分高中,却没有宿舍和食堂。大部分农村学生只能在学校周边租房,而且需要自己做饭吃。10多岁的孩子,有几个能把饭菜做得既好吃又有营养呢?
同时因为功课紧张,很多学生做饭十分马虎,甚至饥一顿饱一顿。“我平时做饭就是煮点面条,米饭什么的,经常半生不熟的,有时候学习紧张,就不吃了”,马婷艳说,自己的病根就这样不知不觉落下。
住院、手术、病假。这样折腾下来,家里的经济负担雪上加霜,更加严重的是高三第一学期,马婷艳几乎没有上课,病愈之后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我当时就想,考大学肯定没希望,干脆不上学了吧”,马婷艳说。
这时,康县一中高三年级组长李享荣老师耐心地开导马婷艳:“人生难免沟沟坎坎,有时候坚持一下就能跨过去,这样放弃,怎能对得起资助你的晶报读者,对得起辛苦劳作的父母,对得起自己?”于是,马婷艳选择了坚持。经过高三下学期的急起直追,她最终以479分达到了二本分数线。“没有恢复到生病之前的水平,但是我已经尽力。”马婷艳说。
记者点评:
疾病,让个别受助学生辍学
在陇南,由于农村学生食宿条件较差,高中阶段又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因生病影响学习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并不是所有遭受病痛袭击的受助学生,都如同马婷艳一样幸运。
根据记者的了解,“晶报记者陇南助学行动”受助学生中,极个别的辍学现象,有的就是由于学生久病难愈,身体状况无法保证高强度学习的需要,加上功课耽误太多,对前途失去信心,虽然经过学校领导、老师多次劝导,仍然选择放弃学业,让人遗憾不已。
不过,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基本完成,陇南一中、康县一中等学校都已经建起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今后,因为食宿条件恶劣而引起的学生生病耽误学业的情况,有望大大减少。
巩高进、巩燕飞兄妹。
2
亲情危机,让优秀生放弃高考
在2008年10月“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刚启动时,陇南市两水中学向陇南市教育局推荐了10多名受助学生中,有2位成绩特别优异。其中一个是巩燕飞,当年名列全校中考第一,受助3年来,她的成绩一直十分稳定,高考中以575分的成绩名列武都区理科榜眼。而另一位,则是中考成绩名列第二,只比巩燕飞低18.5分的小商(为保护隐私,此处未使用全名)。然而记者此次来陇南采访,在两水中学提供的受助学生高考成绩表上,小商的名字后面赫然写着“未参加高考”5个字。
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成绩优秀,又得到晶报读者资助的学生,放弃考大学的机会?两水中学高三年级组长赵佛亮老师告诉晶报记者,小商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母亲患有精神病,在小商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在街上乞食,后来被人拐卖,音讯全无;他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工;小商这孩子从小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异,只是因为缺少家庭亲情,性格有些孤僻。“上了高中之后,孤僻、自卑的性格,影响了他的心态,导致成绩有所下降”,赵佛亮老师说,但即便如此,以小商的实力,考上一个二本院校还是很有希望。
然而,高考前夕的一个变故彻底断送了小商的学业——他被拐走10多年的妈妈回来了;家里由此发生了轩然大波,整日吵个不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他并不记得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子,心中还有一些美好的幻想;可是他妈妈一回来,这些幻想都被彻底打破,他的精神垮掉了”,赵佛亮说,从那以后,小商就不愿再上学,说什么也不愿意参加高考。他和校长马健多次到他家里劝说也没有效果。
“唉!要是他妈妈不是这个节骨眼上回来该有多好!”赵老师扼腕叹息。
记者点评:
贫困的孩子更不能缺失亲情
记者在受助学生所在学校提供的高考成绩表上看到,205名受助学生中,没有坚持到高考的有8人(不包括一名休学学生),除了前文所述因病不能坚持学业的以外,相当一部分属于缺失亲情的孩子。在表格上家庭情况一栏,有“单亲”、“父母双亡”等注示。贫困的孩子本身就十分敏感,如果再缺少亲情的呵护,无论怎样帮扶,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恰恰是“单亲”、“父母双亡”的家庭,更容易陷入贫困,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进行扶持,是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罗富红和罗安安。
□助学花絮
兄弟兄妹齐受助
金榜题名比翼飞
在“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的受助学生中,有一些是来自同一个家庭的亲兄弟、亲兄妹。记者在陇南采访时了解到,截至目前至少有两对同时受助的兄弟、兄妹双双达到一本、二本分数线,让他们的家庭“双喜临门”。他们是两水中学的巩高进、巩燕飞兄妹,陇南一中的罗富红、罗安安兄弟。
巩高进、巩燕飞兄妹上高中的时候,正赶上母亲在“5·12”地震中受伤留下残疾,家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学校领导十分关照这对家境贫寒、学习刻苦的兄妹,将他们同时列入“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的受助名单。兄妹俩也十分争气,平时一回到家就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哥哥的数学、英语比较吃力,经常跟妹妹请教,妹妹也毫无保留地给哥哥传授学习经验和技巧。考试时兄妹俩也暗中较劲。不过,妹妹的成绩始终跑在前面。结果,巩燕飞以575分名列武都区理科第二,哥哥发挥得也不错,以453分的成绩达到二本分数线。
罗富红、罗安安兄弟俩的“总成绩”就更加骄人:哥哥罗富红519分,弟弟罗安安527分,双双超过一本分数线。这两兄弟是武都区汉王镇人,父母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父亲在武都打工供他们读书。去年下半年,父亲患上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是为了不影响儿子复习迎考,没告诉他们兄弟俩。“我们知道后感到非常愧疚,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安心”,罗富红说。两兄弟同时上一本的结果,是他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不过,父亲治病花了不少钱,两个儿子读大学的钱从哪儿来眼下还没着落,这对这个清贫的家庭无疑是个“幸福的烦恼”。(晶报特派陇南首席记者 马骥远 /文、图)
- 上一篇: 深圳人民迎大考 积极应对"短板""软肋"
- 下一篇: 10岁女孩响应捐款出善举 自备荔枝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