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广州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广州网 > 广州新闻 >

动起来,用健康体魄实现幸福增值

110广州网 时间:2011-08-02 11:39:03

深圳新闻网讯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引领全民健身,相比运动场上的摘金夺银,全民健身更接近体育的本质。要增强国民体质,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第26届世界大运会开幕前4天,深圳将迎来第三个“全民健身日”。日前,市文体旅游局在全民健身日颁布三周年座谈会上宣布,今年仅市一级的全民健身活动就多达71项,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也将全面走进基层、走进社区,呈现出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多的“不一样的精彩”。

毫无疑问,全民健身热浪将把迎大运热情真正推向高潮。但反过来也可以说,借助大运这个宝贵的契机与平台,全民健身理念在深圳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铺展与深化,使之沉淀成城市气质的一部分。任何一项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引领全民健身,相比运动场上的摘金夺银,全民健身更接近体育的本质。要增强国民体质,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说,全民健身也为竞技体育夯实了更加坚固的社会基础。

与这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印象相吻合,深圳的全民健身活动也一直搞得有声有色。1980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市民长跑日已经成了深圳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些年,民间版的马拉松也不断呈现出新的亮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今年是深圳的大运之年,全民健身热更是不断升温,无论是福田杯山野健行赛、新年步步高登莲花山活动、万人踏青绿道行等体现低碳环保的绿色体育,还是万名老人体育健身展示、外来青工文体节、国民体质测试工作等,都让人看到了一个更加“动感”的深圳。

作为今年全民健身活动的核心部分,围绕“全民健身日”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更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健身嘉年华。既有桥牌、太极拳、轮滑、体育舞蹈等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也有帆船帆板、信鸽、门球、美式台球等比较冷门的体育项目,为此还将组织专业人士为市民进行讲解和推广。而诸如攀岩、特技单车跳远、滑板跳远、特技直排轮滑自由式技巧展示等极限运动,将成为释放青春激情的另一种体育摇滚……通过这样的活动节目单人们会发现,深圳是一个健身种类与层次十分丰富的城市,有传统,有新潮;有快节奏,有慢节拍,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氧运动里的魅力深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提升全民健身水平,在诸如市民身体素质、人均体育设施面积、人均体育消费等方面,深圳还有不小的努力空间。前几年发布的一份市民体质状况公报显示,深圳成年人中,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仅占15.5%,深圳成年人心功能指数合格率仅为59.3%……这表明全民健身理念有待进一步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此外,如何提供更多的公益或廉价的公共体育服务,在充分利用好公园、绿地、空地等公共场所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馆尤其是学校体育设施的健身效率等,显然有待有关各方拿出更切实可行的举措。值得一提的是,大运会的场馆建设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了大运会之后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大运体育场馆的赛后公益潜力,使之惠及更多市民,无疑将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强劲的助推力。

大运越来越近,让我们一起动起来,以健身的方式找到自己与城市、与大运的交叉点;动起来,让我们以此完成体育精神的回归,用更健康的体魄实现幸福的增值。

 

十分钟挂号:落实比表态更重要

卫生部的言行代表着政府尊严和形象,作出的表态、提出的要求应经过深思熟虑、审慎评估,而不能一时头脑发热,或是说些漂亮话讨公众欢心

卫生部近日给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分解指标,要求医院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看病排队几乎已成了“家常便饭”。在重庆,一家长为了让9岁的儿子做个包皮手术,挂泌尿外科的号足足花了3天时间,最早的一次凌晨4点就去排队;在北京,有患者家长冬日凌晨在医院门口打地铺,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号。看病难,排队苦,由此可见一斑。

假如卫生部“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的要求果真能落到实处,对公众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卫生部的要求刚一提出,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即表示“十分钟挂号难成常态”,“比如暑期,同仁医院最高的门诊量达到12000多人,超过最初设计的好几倍,所以,要每天都达到挂号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是有困难的”。来自业内人士的反馈,表明卫生部新政要想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病排队时间长,固然同部分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服务效率有关。如果院方加强管理,进一步改进医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或许可以令眼下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是否可以确保“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仍很难说。

看病排队时间长是看病难的表现之一,而看病难背后,又隐藏着诸如医疗体制改革滞后、优质治疗资源分配失衡等诸多宏大而复杂的问题。换言之,要解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就必须直面更深层次的医改问题。卫生部提出“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的要求不难,但难的是如何让这一要求落地。显然,光给医院施加压力,让医院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不行,给公众“许一个美好的未来”,最终却无法实现,也不行。

作为政府部门,卫生部的言行代表着政府尊严和形象,作出的表态、提出的要求应经过深思熟虑、审慎评估,而不能一时头脑发热,或是说些漂亮话讨公众欢心。否则提出的要求和给出的承诺无法兑现,不仅会令公众失望,更将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具体到患者就医“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一事,最终能否兑现,现在还不好妄下定论。不过,既然卫生部已经表了态,公众不妨拭目以待,看看这究竟是惠及民生的“干货”,还是说说而已的“口水”。

 

“塌桥公司”是怎样的“奇迹”?

这种奇迹属于潜规则通吃的奇迹,如果没有寻租,这样的公司何以能够在竞标中屡屡胜出?

“建一座塌桥不容易,难得的是三座塌桥它都有份”——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屡创塌桥事故“奇迹”,获得“塌桥公司”称号。

与该公司有关的事故包括: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桥墩被运沙船撞断,导致8人死亡;同年8月13日,湖南凤凰县在建的沱江大桥发生坍塌,22人受伤,64人遇难;今年7月15日,浙江钱塘江三桥发生局部坍塌。

媒体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的劣迹不仅在桥梁方面,由其承建的深汕高速公路经常大修,车祸不断,被当地居民称为“死亡公路”。

如此劣迹斑斑的公司,不但没有被逐出市场,反而如鱼得水,无疑也是该公司创造的另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属于潜规则通吃的奇迹,如果没有寻租,这样的公司何以能够在竞标中屡屡胜出?为了获得订单,其付出的非生产性成本会是怎样的黑洞?为了弥补这些支出,又必然出现桥外损失桥内补,公共安全注定成为无法避免的代价。

上述判断绝非子虚乌有。钱塘江三桥开建时,工程总指挥因受贿9万元被判有期徒刑6年,副总指挥2007年也因受贿罪被判刑;深汕高速“价高质次”,早在10年前就直接导致近30名公职人员“落马”。正是这些人的贪婪,炼就了一个唯利是图、草菅人命的建筑企业。

在悲剧性“奇迹”发生之前,这些企业可以继续延揽业务,工程也能够顺利通过验收。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修建的好几座桥梁分别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这些奖项和“奇迹”,最终被无法遮蔽的垮塌事故所一笔勾销。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多起安全事故,每次事故之后,有关方面总是反复在讲“不要用生命作代价换发展”,讲过之后消停一阵子,然后又有事故发生,陷于新一轮恶性循环。其实,怎样发展是大道理,公众关心的是切实的公共安全,关心的是湖南路桥建设集团这样的“塌桥公司”为何能屡屡中标,大行其道。这样恶劣的公司存在一天,公众的恐惧感就增加一天。因此,与其讲那些大道理,不如拿出切实措施,对类似的“塌桥公司”进行彻底整顿,并揪出其背后的保护伞。

 

社论回应

吴兰友

——回应8月1日社论《力保物价稳定,为民生“兜底”》

让穷人的日子过得下去

是公共管理的底线

通货膨胀,物价上扬,低收入人群是最容易受伤的群体。物价总水平的调控是宏观政策面的目标,而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则是物价调控措施的微观要义。在这一点上,深圳采取的应对措施值得赞赏。

其一,市场的归市场。比如设立流动售卖点、保障农副产品稳定供应等措施,着力于压缩流通成本,确保供应平价产品。这充分说明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我们的政府没有动不动就强力干预市场,而是通过引导市场来达到调控预期。这一点尤为可喜。其二,保障的归保障。比如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困难人群个人岗位补贴标准。让穷人的日子过得下去,这本来就是公共政治的基本伦理。市场引导和社会保障共同作用并不断应时而动,无疑才是应对通胀挤压民生幸福的最优路径。(陈守湖)

稳定物价

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市场经济环境下,稳定物价对一个地方政府来说有时是无能为力的。假如说北京市场上的食用油价上涨了10%,深圳市就很难控制住本地的油价不上涨——无论是市场调剂还是行政命令都会难以奏效。但就稳定物价而言,地方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应监控市场供应。物价上涨极有可能形成哄抢现象,进而进一步拉高物价,地方政府面对通货膨胀,必须全面监控本地的市场供应,防止商品尤其是日用消费品脱销现象,对供应紧张的商品应组织商家及时供货。

其次是应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地方政府虽不能以行政命令控制物价,但也不应放任那些哄抬物价的行为,比如说那些对囤积居奇涨价的商家,散布涨价信息谣言的人员,就应及时出手打击。

最后是财政补贴低收入群体。温和的通货膨胀形势下,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阶层,这个月的收入可能正好吃饱饭,下个月则可能因物价上涨吃不饱饭。地方政府应采取财政贴补的方式,让低收入阶层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吴兰友)

也许流行

“如果他们(红十字会)只是为了依靠这个(发布捐赠信息)平台来应付信任危机,那是不可能的。公众期待的是红十字会真正的改变。”

——曲栋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日前上线试运行,但甫一亮相便受到网友的质疑。对此,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曲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红十字会是真正在改进自己的财务监督系统,接受公众监督,让红十字会的运作真正公开、透明,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值得鼓励。但如果他们只是为了依靠这个平台来应付信任危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公众期待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程序,公众期待的是红十字会真正的改变,服务管理的改进才是根本的。

据《南方日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36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