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是体育盛事更是民生盛事
深圳新闻网讯 大运会开幕前夕,经过综合治理后的龙岗河向公众展露新颜,河水清澈,绿茵覆岸,休闲步行道整饬一新,昔日的“黑水河”实现了向“流动的城市绿道”的华丽转身。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曾经说过:大运会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看开幕式有多么精彩,大运会取得的成绩有多么的优秀,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大运会的举办,对深圳城市发展的各项工作是否有推动。大运会要推动民生问题解决,大运会举办的成果,最后都应该是老百姓可以分享的成果。龙岗河的变化验证了这个衡量标准。我们更相信,大运会与民生将实现互动,提升后的民生品质也将给大运增添“不一样的精彩”。
自大运会开始筹办,深圳就确立了“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大运会因此成为深圳民生工程的“加速器”。如今赛事举办在即,而老百姓已经切实享受到了办大运会的民生成果:大运会给深圳带来了5条地铁,大运会给深圳带来了21座新建比赛场馆,大运会带来了335公里绿道,大运会还带来了道路沿线综合整治、建筑物“穿衣戴帽”工程、道路绿化提升……
除去这些,更值得一说的是大运会对治理河流污染的推动作用。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相对于看得见的地上工程来说,看不见的下水道建得再好,不易被人赞叹叫好。有心把下水道治理好,需要更多的务实精神。由于城市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剧增,再加上漏排混流现象普遍,深圳的许多河流失去了自净稀释能力,变得又黑又臭,俨然就像城市的“下水道”。让河水变清,长久以来就是许多深圳人的心愿。借助大运会解决河流污染,深圳没有避重就轻,没有投机取巧。
以大运会为抓手,深圳水务部门开展了大规模河道综合整治行动,陆续完成了21项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让深圳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跃居全国第三。而一套源头治理与沿河截污系统相结合的污水收集骨干管网的初步形成,让深圳河流整体面貌随之焕然一新:大沙河、福田河、盐田河、观澜河相继变清,如今,龙岗河也变清了。不仅是变清了,它们也变靓了,河道生态景观建设让变成了城市的景观河。
大运会推动了民生工程的建设,而民生工程也让大运会增添“不一样的精彩”。除了春茧、水晶石等体育场馆这些看得见的亮点,就连污水处理厂也能为大运会增色。例如,作为大运会配套项目而兴建的横岗再生水厂,是深圳目前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再生水厂,大运中心景观湖,注入的就是经它深度处理过的尾水,体现了深圳绿色、低碳办大运会的理念。
民生问题的解决带来民生福利的提升,从中获益的市民当然也会更加认同这座城市、认同大运会。7月15日,深圳宣布,大运会期间不采取单双号限行,采取鼓励市民自愿申报停驶的方式减少交通流量。自愿申报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8月1日,私家车申报停驶超过了26万辆。政府的善意赢得了市民的善举,深圳人为大运会的人文风景增添了“不一样的精彩”。
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当大运会真正拉开大幕,相信深圳人一定会以笑相迎、以礼相待。大运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深圳人也会让大运会更精彩!而大运会与民生的精彩互动,更是城市管理的宝贵经验,会让这座城市和城市的全体市民受益更多。
舟曲何以“要钱不要命”
□ 舒圣祥
漫画:朱慧卿
甘肃舟曲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有68家,只有一家通过安评并到地震局登记注册。大批无证小水电项目的无序上马,致使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泥石流隐患巨大,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这被地质学家斥为“不要命”。可是,当地地震环保部门反对无效,招商局帮助无证水电站上马,让水电开发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一年2000万元左右的税收。
过几天就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周年,这样的时刻看到这样的新闻,着实让人感到心凉至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算是再健忘的人,也不至于将不到一年前的特大灾难忘个干干净净,可是舟曲政府做到了,不仅对既往的灾难完全没了痛感,对潜在的灾难更完全没了警惕。一年前,舟曲1000多名同胞罹难,国家耗费50多亿元重建;一年后,农房依然裂缝,农田依然塌陷,植被依然被毁,大批无证水电站已经上马,为了一年2000多万元的税收。专家说的一点没错,这纯粹是:不要命,只要钱。
当然,舟曲官员不要的只是普通民众的命,而绝不是他们自己及其亲人的命。因为他们很清楚,财政越有钱他们的日子才能越舒服。也许有人会说,舟曲官员不惜大量上马无证水电项目,也许是为了收取更多税收以改善民生呢?先“以钱为本”为财政增收不顾一切,后“以人为本”将增收之财尽数用于民生,听着像童话,可《人民日报》评论说得好,人都没有了,命都不要了,还谈何发展,还扯什么改善民生?
舟曲“不要命”上马小水电项目,再次印证了天灾背后必有人祸的道理。去年那场特大泥石流灾害,真的全部都是大自然作恶吗?地方政府为财政增收而“不要命”,难道就一点没有责任?谁都知道,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发展方式肯定是饮鸩止渴,但是,如果地方官员考虑的只是任期内的以钱为本和以政绩为本,那么饮鸩止渴的道理就不能成立。因为,只要官员考核体系还是以GDP为导向,升官晋级还是以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为指标,那么:我走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无证小水电开发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年2000万元的税收,但仅是一次特大泥石流灾害,中央和省级财政需要投入的援建资金就高达50多亿元。地方“不要命”发展收了小头,国家拿了大头补贴地方,整体的投入产出无疑非常不成比例。但是地方政府可不管这些,我收起来的就是我自己的,发生灾难反正有国家补贴,不仅对自身利益毫无负面影响,说不定还能借此再发一笔灾难财呢。血的教训之所以会在舟曲如此快速被遗忘,根源就在这里:天灾背了全部的黑锅,背后的人祸从未得到有力问责。
事实上,特大灾害之后的中央援助,不能只是拿钱补贴恢复重建,彻底清理那些隐藏在天灾背后的潜在人祸因素,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只要人祸的部分犹在,灾难的教训得不到反思和改变,大自然的惩罚就只是时间的早晚。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不到一年,当地政府不仅再度“不要命”地搞发展,而且愈发变本加厉,归根到底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为灾难付出过代价,付出代价的只是普通民众的生命,而这些命本来就是他们不在乎的,他们在乎的只是钱,只是政绩。
“检查团来了” 有多可怕
□ 李 辉
据中广网8月3日报道,从7月30日开始,宁夏银川市部分综合市场的经营户之间流传出某机构到银川进行突击检查,而且处罚力度很大,处罚金额甚至达到几十万元的消息。由于担心被查出问题,这些商家先后关门歇业躲避风险。据银川市工商局局长马耀华透露,截至8月1日,共有14个市场近3000户经营户关门停业。
“检查团来了”,这样一个传言被视为凶兆,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近3000户经营户关门停业“避险”,以至于银川市政府临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商家尽快恢复正常营业——这事情发生在当下,不能不说是令人愕然的。
我们知道,合法的商家应该是不惧怕检查的,但是,这里所说的检查,指的是规范的检查。那种令数千商家当作洪水烈火,令数千商家一起关门歇业进行应对的检查是什么样的检查呢?如果自身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怕检查呢?
故意捏造、散布传言的人是可恶的,处于弱势、只图自保的商家是可怜的。在发布会上,银川市工商局和银川市质监局负责人认为传言中的机构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到场的“中国质量万里行”相关负责人虽然表示该组织近期在对一些市场进行所销售商品的调查,但否认了进行处罚的说法,那么我们倒奇怪了——赫赫有名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到底为何会让当地商家有了恐怖的感觉?
出现在银川的那个传说中的检查,倒不一定是“中国质量万里行”或其某些工作人员有问题(银川方面称将进行调查),可是,这一事件无疑折射出了传言背后的真问题,那就是以往的诸多检查并不规范。面对传闻,众多商家根本不去质疑“处罚力度很大”的说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检查”就是“处罚”的教训已经太多太多。至于“处罚金额甚至达到几十万元”的细节,虽然看起来的确高得离谱,但众多商家又岂敢以己度人呢?事实上,前不久不是还曝出了“云南罗平工商局下达罚款指标,完成者双倍返还”的新闻么?宁可信其有而已,惹不起就躲罢了。
商家有权“免于恐怖”,但他们选择的出路居然是“关门歇业”,这里面蕴含的信息令人叹息。就算此次“检查团来了”最终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假消息,商家也无法高兴起来。毕竟,商家对“检查团来了”的恐惧感并没有得到消除;毕竟,各种各样的检查团,在今后总还是要来的。
- 上一篇: 公共预约挂号平台需要更多理解和支持
- 下一篇: 网民曝光身边 “短命建筑”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