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广州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广州网 > 广州新闻 >

5条地铁线改变市民生活

110广州网 时间:2011-08-10 07:39:03

  地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7月18日下午,在地铁蛇口线上,一位小乘客兴奋地跳着“钢管舞”。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李秀瑜)“您绿色出行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为深圳市民相互打招呼时的常用语。作为深圳最大的民生惠民工程,深圳轨道交通二期的全线开通,使深圳“绿色出行”的“队伍”急剧壮大。市轨道办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6日,地铁的日客流量再创新高,达到221.58万人次。纵横交错的地铁线网不仅舒缓了地面的交通压力,改变了市民出行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改变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加速深圳城市化进程。

  地铁改变出行方式创造新商机

  作为深圳最大的民生惠民工程,深圳二期轨道线网今年6月如期建成通车。总长178公里的5条地铁线成网运行,深圳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大公交体系构架初步形成,市民的出行方式与出行理念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现在坐地铁上下班的生活太方便快捷了!” 深圳某证券公司的郭佳住在益田村,以前每天开车上下班,让她苦不堪言,“很多时间都在路上堵着,真的很难受”。地铁线二期全面开通后,她终于从“痛苦”的日子中解脱,“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地铁族’,再也不用担心堵在路上了。”

  在罗湖工作的郭佳现在上下班几乎都坐地铁,每天至少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一个月下来,坐地铁一共才花了200多元钱,要是开车,加上停车费,每个月至少要多支出1000元钱。

  被“解脱”的不仅是“开车族”,在轨道交通二期全面开通前,深圳每天约有660万人次的公交族遭遇着“堵”的烦恼,而6月28日以后,大部分的公交族都得到了“解脱”。

  客流量的大幅攀升充分体现了网络化的优势和便利性,大大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减少城市空气污染。5条地铁线,几乎将深圳的主要商业旺地、就业密地、高楼聚集地全部覆盖,不仅大大方便市民出行,而且将创造出新的商机。

 

 “1小时生活圈”已经成形

  “以前地铁没通到宝安,我只能开车去,现在地铁通车了,全家都‘绿色出行’,出门几乎都坐地铁。”董先生家住南山豪方花园,每逢周末,他都带着家人到宝安幸福海岸的亲戚家团聚。他笑着告诉记者,地铁开通这一个多月来,几乎没开过车,目前他已有卖车的打算了。

  地铁线的不断延伸,使人们的生活半径不断扩大。在深圳中心区,公共资源丰富,音乐厅、图书馆、中心书城、市民广场齐聚,轨道二期全面开通前,能享受到这些资源的居民主要集中在福田、罗湖,南山次之,龙岗、宝安的居民只能望而却步。现在坐地铁去这些地方非常方便。

  5条地铁线交织成网,惠及沿线1000米范围内的888.9万居民,这对于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使用,商业资源的开发等都大有裨益。

  “未来深圳人不仅在市区内出行将更加便利,在整个珠三角的出行也会同样便利。深圳建设了极具特色的深圳北枢纽、福田枢纽和布吉枢纽等。深圳北枢纽衔接京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并与地铁4、5、6号线,长途汽车站、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场接驳,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从家门口乘地铁在福田站、深圳北站,换乘城际铁路和国家铁路,与周边主要城市形成‘1小时生活圈’。”市轨道办陈强处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加速深圳城市化进程

  深圳地铁二期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由于城市轨道设施具有永久性和不可逆转属性,深圳在地铁二期建设的同时,把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交场站、人行通道,跨街的天桥、河流改造、地下水渠,管道调整、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完成,从而加速了深圳城市化进程。

  另外,轨道交通二期不仅在建设模式上打破传统思维,在土地利用上也不断创新。“地面建住宅,地下跑地铁……轨道交通加房地产,使上盖及地下空间土地得以二次利用,不仅能增加土地供应量、平衡房价,也为地铁长期输送稳定的客流打下坚实基础。”陈强告诉记者。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42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