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跑善思”推动解决基层问题
晶报《街报》推出系列报道,记者扎根基层写民生 冯宇飞
编者按
让记者深入基层“接地气”,写出文风朴实的民生报道……今年1月13日,晶报创刊十周年大型采访行动——《街报》正式推出,首期报道聚焦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办事处,目前坪山、南头、蛇口、梅沙、石岩、莲塘等36个街道已经在晶报亮相。通过《街报》,记者倾听来自城市基层的真实脉动,通过舆论力量从细微处推动城市进步,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记录者。
报道解决不少问题
截至目前,本报共对36个街道进行了采访,刊发36篇《街报》,引起了相关单位的高度关注,目前有些问题已圆满解决,有些正在逐步解决。
2月17日,《街报》对宝安区松岗街道修路慢造成交通堵塞、市民行路难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见报后,松岗街道加快了道路建设的步伐,目前该辖区的又一条主干道——东方大道全部铺完沥青;2月24日,晶报刊发《插花地何时告别“肠梗阻”》,市交委迅速回应:罗湖区东晓街道金琥路、国槐路、翠山路、东晓路、东昌路改造工程已由发改部门审批立项,如果涉及的拆迁问题顺利,可在两年内完成建设。反映东湖街道办插花地水价高的报道也得到水务局的高度重视,相关价格调整方案已上报市政府。
6月2日,晶报刊发《口小肚大”难行走,“成长中的烦恼”何时休——车公庙片区深陷交通困境》,引起了市交委、市交警局等部门的重视,沙头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启动城市更新和旧工业区改造,推动问题根本性解决。在7月21日刊发的《人车混杂,莲塘片区这条路交通乱糟糟》中,记者就莲塘路交通几近“瘫痪”的问题采访莲塘街道办,“问题解答”式的行文风格新颖,目前有关问题也正在协调解决中。
写街报靠“勤跑善思”
“此次下基层,明白了作为记者最基本的原则:新闻永远是实践的,是属于人的,是活生生的。一个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社会和生活。”记者谢银波参加新闻工作时间不长,但通过街报写作获得颇多感悟。她在采写海德二道违章停车严重,导致海德小学学生出入面临危险的稿件时,趁学生上课,找到了正在执勤的学校安全办主任,进行详尽采访。主任还提供了平时拍到的违章停车照片。接下来,谢银波在协管员的帮助下,跑到附近最高楼层上看街道全貌,终于将问题“症结”找到。稿件刊发后,南山交警大队给出了回复,给海德二道违章停车的终结带来了希望。
民生新闻部记者王志明也总结出了规律:写好报道没有捷径可走,主要就是靠老办法——“勤跑善思”,走遍街道的各个角落,发现、寻找基层急需表达和解决的问题。
要写出高质量的贴近民生的报道,不扎根基层,不转变工作作风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街报的写作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借鉴,问题的发现、采访对象的选择,都必须靠自己。一如市人大代表何珊珊所言,《街报》让社区居民有了反映问题的途径,让街道办事处有“苦”可说,最重要的是让记者深入基层,了解民生,写出了一批有血有肉的报道,实现了“三赢”。
- 上一篇: 武汉两市民捡到数千现金不动心
- 下一篇: 59名学子获爱心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