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代表团以色列波兰瑞士考察综述
追寻国际化城市的世界坐标
——深圳市代表团以色列波兰瑞士考察综述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大运会,年轻的深圳向世界“敞开怀抱”;乘着大运的东风,深圳进一步“走向世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寻求世界坐标。
9月6日至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率深圳市代表团先后到以色列、波兰、瑞士三国考察,参加深圳推介暨相关项目签约等三场大型活动,深入到高等研究院所、风投机构、新能源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以及高科技企业、科技中心园区等十多家单位或企业参观考察并召开座谈会。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宣传推介,让深圳进一步走向世界;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借鉴他山之石,推动深圳新一轮发展。
宣传推介深圳,进一步走向世界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是率先实行市场经济的先锋城市。经过30余年的发展,深圳不仅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更形成了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四大支柱产业,目前正大力培育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城市。”
“深圳95%以上的都是外来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包容、开放的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肩负着探索中国改革开放新路子、粤港合作新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经验的重任,在税收、法律、金融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前海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海。”
无论是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的高交会海外分会,还是随后在瑞士苏黎世、巴塞尔分别举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介会和深圳钟表产业集聚基地重点项目暨光明新区经贸投资签约;无论是在上述三国参观考察,还是与三国政要或企业家座谈,一路走来,深圳代表团堪称向世界推介深圳的宣传队和播种机,让上述三国的政界、商界人士熟悉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深圳尤其是前海的营商环境。
深圳的热情推介和宣传吸引了上述三国的政企界,不仅在特拉维夫、苏黎世、巴塞尔分别举行的三场推介会暨相关项目签约活动场场爆满,相关参观考察活动也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
“深圳的发展是中国的奇迹,深圳的未来令人充满信心。”深圳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期间,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称赞话语,他们都对这个当年的边陲小镇短短30年时间就完成了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奇迹而称赞不已,对深圳新一轮发展表示热切关注,希望加强与深圳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一个月前的大运盛会,让世界从深圳这个窗口更好地认识了当代中国。今天乘风大运走出去推介自己,让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进一步增强。积极主动地请进来、走出去,让深圳开放“窗口”的形象更加鲜明、亮丽,全方位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扎实、有力。
开展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
“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深圳在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先进城市对接中积极寻找坐标,通过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
在以色列、波兰、瑞士考察期间,三场推介会暨相关项目签约成效显著,六百多家企业云集会场,先后共有二十多个项目当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近5亿美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钟表业等,而企业家们会场外对接“找朋友”更为活跃。以色列Vertext风险投资公司的全权合伙人Ehud Levy坦言,5年内,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以色列最大的贸易出口国,这样的市场潜力,值得以色列所有的科研机构与企业高度重视。
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未来发展战略吸引了以色列、波兰、瑞士政企高层。在特拉维夫,以色列科技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专程从耶路撒冷赶来与代表团商谈合作事宜,全球顶尖的多学科研究机构之一、在以色列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魏兹曼研究院希望与深圳加强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港口城市海法与深圳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希望共同发展;在波兹南,波兰总统得悉深圳市代表团前来考察的消息,专门安排时间与王荣会晤并表示要加强波深多领域交流合作;波兹南市市长、议长以及大波兰省省督、副省长随后热情接待代表团一行并陪同考察,双方还就加强波深两地合作召开座谈会并深入交换了意见;在瑞士,瑞士经济事务国务秘书、瑞士联邦外交部亚太事务副主席、瑞士联邦议会议员等政界高层纷纷与代表团一行座谈具体合作事宜,瑞信、瑞银两大金融业巨头的董事长更分别把代表团一行请到各自董事会议室商谈合作,并达成初步意向。
不论是沉甸甸的签约项目,还是初步达成的合作领域,抑或是潜在的合作意向,代表团成员的科工贸信委、发改委、财政委、宝安区及光明、坪山新区负责人纷纷表示此行不虚,通过相互交流,为双方未来合作打开了广阔空间,必将有助于加快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进程。
借鉴他山之石,推动新一轮发展
虽然一路行程匆匆,考察座谈活动密集,但以色列、波兰、瑞士三国在法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独到经验和做法还是令代表团一行耳目一新,纷纷表示借鉴他山之石,推动深圳新一轮大发展。
打破资源瓶颈,创新追求卓越。以色列、瑞士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两国注重教育,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新图强,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不仅打破了天赋不足的资源瓶颈,而且以创新进取的精神,不断从优质追求卓越,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瑞士名列世界前茅的钟表业和金融业,以色列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农业,都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王荣表示,深圳也是资源紧约束城市,深圳的代名词就是创新。学习以色列、瑞士创新发展经验,我们要紧紧抓住科技和教育这两个方面,要加大投入,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自身科研院校(所)建设以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先进研究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增强深圳的基础研究能力,注重源头创新,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同时,要让企业进一步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和国家队,不断激励企业从优质迈向卓越。
让发展有质量,让生活慢下来。在考察瑞士意法半导体集团时,由于当地司机无意中走错了路,代表团一行不得不绕了一圈,但也领略了该公司周边所处的“田园风光”般的环境。发展有质量,对环境友好,对社会有益,对生活无碍,蓝天白云举目可见,人们在工作中、在悠闲中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令代表团一行感触颇深。王荣说,在经历30余年发展后,深圳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让深圳质量高上去,让城市生活慢下来,相信深圳不久的将来也必定有这样的诱人环境。
传统现代并存,社会融合发展。波兰、瑞士既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有遍布城乡、织就一幅幅绿锦的传统农业;既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纵贯城区、密如蛛网的有轨电车,也有穿梭大街小巷的自行车骑手。代表团成员表示,这种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融合发展,轨道交通和自行车、小汽车并存的情况,构成了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社会管理图景,值得学习借鉴。
多踩两脚刹车,少鸣不鸣喇叭。考察中穿行在以色列、波兰、瑞士街头,代表团一行深有感触的是:过马路不用担惊受怕,因为驾车人只要看到过马路的行人老远就会主动停下来;在城市穿梭十余天时间,代表团一行也很少听到刺耳的喇叭声。王荣表示,这些城市管理的细节也值得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深圳学习借鉴。他说,大运期间,深圳人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积极响应绿色出行,逾43万车辆少开甚至不开,有力地传播了深圳人的文明形象,希望大运之后,每一个深圳人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礼让行人,多踩两脚刹车,少鸣不鸣喇叭,共营和谐氛围,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对他人微微笑,自己也开开心。城市文明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尽管语言不通,代表团一行所到之处,不论是正式参观、座谈,还是深入街区考察,东道主们都彬彬有礼,相逢微微一笑,让人如沐春风。代表团成员表示,即便陌生人,见面微微一笑,展现的是文明、更是自信,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希望每一个深圳人都能对他人展现微微一笑,自己也开心,社会更温馨。
严格实行法治,社会安宁有序。在以色列、波兰、瑞士,代表团往往都要问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生活、居住和来访安全吗。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答案:“这里非常安全”。即使在常人印象中“火爆新闻”颇多的以色列,无论是政府官员的介绍、寻常百姓的交谈、现场考察的感受,都反映出其实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安全的。与此同时,在这三个国家公共场所、城市交通、广告招牌、环境卫生也都秩序井然。究其原因,就是无一例外地严格实行法治,从法律体系到对社会公众的法制教育,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深入人心。而严厉的法条和严格的执法,则让违法的成本变得十分高昂。在瑞士考察中,代表团发现所乘的大巴在行驶速度、变线超车、停车位置等方面都做得相当规范。据当地人介绍,如果不按规定停车,罚款数额折合人民币可高达近2万元。这让每个司机在按章行车上都充满了“自觉性”,而道路也就显得更加畅顺。当地人告诉记者,在瑞士日内瓦等城市,晚上10点以后使用淋浴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噪声会影响到邻居休息。人人严守法治、共享有序安宁,国际化城市必须是法治城市——这是代表团得出的切身感受。
- 上一篇: 汉产世界最大佛钟 钟内可停放一辆轿车
- 下一篇: 公交碾断污水管致光谷街头变臭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