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广州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广州网 > 广州新闻 >

亚运城:大暴雨连下24小时1天可排干

110广州网 时间:2011-06-08 06:39:02

  

 

  亚运城“亲水”又“御水”,成为全省排涝工程的样板。上图:亚运城全貌 杨达超 摄

  迎接建党90周年

  广东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羊城晚报讯 记者曾颂报道:今天漫步在广州亚运城,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风格独特的体育场馆之间,常常能看到充满水乡特色的亭台楼榭。这是在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前后,广东省水利厅以番禺亚运城为防洪排涝工程改造试点,成功打造出一座“亲水”又能“御水”的小城,成为指导全省排涝工程的样板。

  曾经“大雨大灾小雨小灾”

  亚运城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广州新城规划区,毗邻珠江出海口,有莲花山水道、砺江穿行,排涝区内还密布着裕丰涌、南派涌、官涌和隔三涌等河涌,是典型的“岭南水乡”。

  “番禺水多,种什么都长得好,但是以前的水没这么漂亮。河里漂着垃圾,岸边长满杂草,一下大雨就水浸街。”在砺江河畔,石楼镇老伯陈桂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亚运前后的景观变化,除了平地拔起气派的建筑外,最明显的就是水体改善———水道两岸成为附近居民喜爱的散步场所。

  据番禺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这片“水乡”曾经洪涝泛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譬如2008年“黑格比”台风携暴雨来袭,加上外江刚好遇到天文大潮、水位上托,番禺区6个镇街、55条村严重受浸,农田受灾面积达1万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达3229万元。陈桂对此记忆犹新:“鱼塘都浸过顶,几万块钱的鱼跑了,家里还有几亩蔬菜来不及收,也烂在地里。”

  番禺区的烦恼,在珠三角河网地区非常普遍:设施老化,排涝标准低,城镇化进程使地表覆盖着建筑物、道路和广场,“硬底化”明显,降雨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泥土渗入地下,必须集中排放;同时,水利部门的工程管理手段依然滞后……种种因素交织,形成“逢雨必浸”的局面。

  两大举措打通水系“肠梗阻”

  “解决城乡内涝最重要的是两方面:第一是水道要通,一般的降雨靠水道能自排,要求河涌作综合整治;第二是泵站要齐备,有时候水道通了,可是外江外河的水位比你高,水还是要灌进来,只能一边用堤围挡,一边用水泵抽。”番禺区水务局一名负责人说。

  水系治理,规划先行。早在2004年,番禺区水务局先后组织编制了《番禺区水利现代化综合发展规划》、《广州市番禺区水系规划》、《中心镇水利规划》、《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水系规划》等方案,对辖内水系、排涝区进行了梳理,并通过计算模拟出水泵建设的最佳布局。一场治水之战就此打响。

  工程人员首先面临着水系堵塞的问题。水利部门将裕丰涌、南派涌、官涌、隔三涌和砺江河纳入综合整治范围,主要是疏通、改造河道,还结合亚运城的实际情况人工开凿“莲花湖”,连通裕丰涌和南派涌,从而实现补水调水和泵闸调度,保证涝区具有一定的蓄排能力。

  同时,水利部门还建设了一批水闸和泵站:重建裕丰、南派、官涌水闸外,新建砺江水闸、官涌节制闸、裕丰泵站和官涌泵站。新建泵站均具有双向功能,不仅能把水往外排,必要时可吸纳外江外河的水来补充内部水系,不仅提高了防洪和排涝标准,还能保持景观水位、改善水环境。

  如今,亚运城排涝工程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的暴雨连下24小时,1天即可排干不成灾。

  重拳治污保证水体美观

  要打造“江南水乡”,仅有通畅的水系还不够。水利部门针对排涝区的治污设施大动“手术”,新建或扩建了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等工程,并利用截污设备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归集到管网里,从源头控制污水。亚运城内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基本上覆盖了该片区的纳污范围,承担起亚运城及周边区域的污水处理任务。

  同时,有关部门结合亚运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城市景观,将亚运城周边建设成为具有亚运文化内涵和岭南水乡特色的“水上精品景观文化长廊”,其中包括堤岸绿化、堤顶自行车绿道、文化灯饰和标牌、栈桥以及湿地景观节点。

  据介绍,亚运城内涝治理堪称省内规格最高的样板,因此耗资颇大:水闸工程投资18213.25万元,泵站工程投资6964.29万元,河涌综合整治工程投资14466.28万元,合计总投资39643.82万元(未含征地拆迁费)。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49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