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广州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广州网 > 广州新闻 >

积分入户未必能积分入学 只番禺区推行

110广州网 时间:2011-08-02 10:39:05

积分入户未必能积分入学

广州市教育部门回应,该政策目前只有番禺区推行,其他区尚未“落地”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晓璇报道:近日广州市公示了第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名单,这是否意味着随迁子女凭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的愿望也将实现?8月1日,羊城晚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广州市相关教育部门获悉,目前除了番禺区推行积分入学外,其他区尚不敢“轻举妄动”,只因该政策的“落地”仍将面临很多问题。

学位不足招架不了

日前,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公办学位不能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要的,要实行随迁子女凭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制定。“广州现在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分入读公校,可能招架不了。”昨天,有教育界人士如此坦言。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番禺区首尝螃蟹启动积分入学政策,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3500个学位。不过,最后完全符合条件的学生只有500名。今年该区在参考去年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弹性调整学位数量,由申请人数来决定积分入学学位。门槛高被公认为积分入学的一大特征。

至于广州市其他区县,推进外来人员入读公校的进程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海珠区,有关负责人称,去年初就联合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部门着手摸查外来人员信息。目前已初步草拟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海珠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案。而另一个外来人口集中地———黄埔区,同样已出台《讨论意见稿》,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公办学位最抢手的越秀区、荔湾区,也都在推行自己制定的解决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相关细则,但尚未有积分入学的具体方案。

建议制定统一门槛积分

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秀区目前对外来工子女就读公校条件,并不算太高。规定在广州市连续居住五年且现居住越秀区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穗务工就业农民的同住子女,以及获得广州市或越秀区政府授予优秀称号的外来工子女即可申请入读公办学校。“我们按照当前越秀区制定的细则来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会稳妥些,将继续运作一段时间,至于积分入学,最好是由市教育局来统筹安排,由广州市制定全市统一的‘门槛积分’,再由各个区制定细则来操作。”该负责人表示。荔湾区教育局负责人也明确表示,现在还没有关于外来工子女凭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的工作方案和初步实践。

有教育界业内人士建议,可以由广州市制定统一的积分标准。

申报入户材料多,全部完成手续多达30项

有人嗅出商机“帮跑腿”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杨辉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低素质、低技能的真正农民工是很难积分入户的。能够成功办理积分入户的,都是有一定社会资源、在广州工作时间很长、有房的外地人。”户口网工作人员余梁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刚刚成功帮助9位广州客户办理农民工积分入户成功,在这位专业人士的眼中,入户需要一定社会资源。

2010年11月,余梁和同事看到广州发布《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后,他和同事立马着手开展广州积分入户的代办工作。

余梁说,他经手的客户中有9人顺利通过这次积分入户审核。他们都有房子、在广州工作时间较长。

“普通市民要想自己逐个部门跑路办理,且不说对政策及办事流程是否了解,仅花费的时间成本就难以承受。普通工薪族根本没时间请这么多的假期。”余梁说。

根据公开材料,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只要满足六个条件,即可申报广州市户口: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有犯罪记录、已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增 城、从化市户籍人员除外)、在广州市缴纳社会保险、与广州市企事业签订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总积分达到85分。不过据统计,广州积分入户的评价指标高达12项,必备材料6大项,需准备和完成的材料与手续多达30项,分别需要在户籍地和广州居住地的居委会、街道办、派出所、公安分局、社保局、教育局、人事局、房管局、卫生局、市团委、民政局、工商局、税务局等超过20个部门递交材料和开具证明。“很多材料看似一个,办下来却要走很多部门。”余梁说。

户口网的网站上贴出了办理费用明细。房产证明、献血证明、社保证明等材料的办理价格550元。“我们只办理广州市内的材料,广州的材料大致在三十项。”

有一些材料比较好办,申请人可自己办。“目前我们的2000元办理四项资料的业务十分受欢迎,这四项一般是房产证明、学历认证、入户手续和职称鉴定。”余梁表示根据规定,慈善捐款每千元积2分,最高不超过10分,捐5000元可以加十分。“每次献血可以加两分,不过我们不鼓励短时间多次献血。”

市人保局农工处回应:

目前农民工已非低学历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杨辉报道:广州此次公示的1000名农民工积分入户名单中,学历很多在大专、本科以上。对此,一些网友和公众开始质疑这些人算不算通常说的农民工,对此,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工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农民工已非低学历了。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工处负责人表示:“我们说的农民工是有农业户口,在城镇务工的人。目前农民工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改革初期农民工是低学历、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在的农民工基本上初中以上学历,大专、本科、中级职称的不少,硕士和博士也占有一定比例。”农工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高学历的人还是农民工是有个人原因的。“一部分人不愿意转入城镇户口,一些人有自己的考虑,没有转入城镇户口。”

对于大部分农民工目前还不能积分入户的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广州目前已经有1500万常住人口,非广州户籍人口5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承载有限,积分入户政策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发展。“中国的政策都是渐进的,维护社会的稳定,然后不断调整。”

五千里挑一 凭什么脱颖而出?

羊城晚报记者 吴彤  实习生 袁娜

今年上半年广州首批1000名积分入户农民工名单不久前公布,引来大家热议。从数字上看,广州市近500万的外来人口中,这1000个幸运儿是“五千里挑一”。他们究竟凭什么本事脱颖而出?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落选?

成功者一

赵经龙,广州市黄埔区河涌管理所,河涌治理获区委区政府嘉奖,总积分:175没编制工作也给力

175分,山西小伙子赵经龙“名正言顺”成为广州人。2000年,赵经龙从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毕业,来到增 城新 塘工作,8年后,他被广州市黄埔区税务局聘用,作为技术人员,他跟河涌打交道的日子正式展开。

虽然已经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赵经龙在暇时继续深造,读完了在职硕士,还计划考取高级职称。

虽然只是聘用制员工,赵经龙在工作上照样扎实肯干。广州迎亚运河涌整治轰轰烈烈展开,黄埔区的深涌、珠江涌成为他发挥的舞台,作为这两条河涌的总工程师,他日以继夜,出色完成上级交与他的治水任务,得到黄埔区委区政府的表彰。这个嘉奖,加上他本科学历,为他挣得90分。

赵经龙已成家,小孩正在上幼儿园,他觉得积分入户圆了他真正融入城市的梦。

成功者二

李丽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总积分:269抗非先进“曲线救国”

李小姐自2002年从广东医学院大专毕业之后,即来到广州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在这次积分入户申请中,她以269分的高分名列榜单之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李小姐坦承其入户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因为这个广州户口,她经历了太多的心酸。

不说不知道,李小姐在2003年的抗非斗争中,由于表现优异,获得了省政府抗非三等功的表彰以及市政府颁发的抗非先进个人。2004年,李小姐本可以凭借抗非立功申请入户,材料提交之后却莫名被退。

申请失败后,当时仍然是单身的李小姐并没有太在意,还以为结婚买房之后应该可以顺利落户广州。2006年,李小姐结婚买房之后却被告知,买房入户的政策早已取消。为了将来的小孩能够顺利在广州接受教育,李小姐只好“曲线救国”,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能争取将来有机会入户。

2007年在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读电大的日子,家住番禺的李小姐虽已身怀六甲,依然坚持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和周末往来于番禺和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之间,完成本科的课程。“当时真的很辛苦!”李小姐感慨。当时的她就一个信念:熬到本科毕业了,评上职称了,入户就有希望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多年的努力赢得269分的高分。其中,省政府抗非三等功的表彰以及市政府颁发的抗非先进个人两项累积得分120分,本科学历80分,加上房产20分,以及多年的社保和多次的献血积分,她即将成功成为第一批积分入户的幸运儿。

落选者一

杨先生,国企职工,总积分:120名单里看不见农民工

有人欢喜当然有人愁,与入户“缘悭一面”的杨先生深感,广州积分入户积分标准为少数人设计,明显“嫌贫爱富”。

来自湖北的杨先生在广州工作已10年,目前就职于广州某国企。他在此次积分入户中的积分是120分(入围分数是130分),其中大专学历为60分,房产20分,所在企业为3A企业加10分,社保、献血等加20余分。对于最后的总分,杨先生并无异议,“没有突出的表现,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经历了大半年的等待,杨先生可谓感慨万千。他看了公布名单只有一个感觉:“上面都是精英,根本看不见农民工身影。”他形容积分入户的等待过程就好像被动地等待高考放榜,然而在此期间,除了一张回执,没有任何回音。杨先生说:“这个过程只能等,一个电话,一个邮件都不给我们发,到最后若榜上有名自然欢欣雀跃如中大奖,榜上无名则要开始下一轮的奔波:更新材料、写证明、申请……既费精力又费钱。”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24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